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市鳥語花香。綠色電能在大江南北涌動,綠色電網與綠水青山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能源骨干企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全面環境管理貫穿電網發展全過程,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電網,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實施全面環境管理 讓環境保護有章可循
廣袤的青藏高原上,藏羚羊結伴漫步在羊頭造型的輸電鐵塔下,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從泰礴頂俯瞰,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的上水庫和下水庫如同鑲嵌在青山中的兩塊碧玉,連接水庫的環山公路兩旁種植著各類苗木,形成一步一景……
人與自然和諧,工程與環境統一。這得益于公司提出的“四全兩控”環境保護管理要求——即業務全覆蓋、管理全過程、責任全鏈條、制度全貫通,嚴格控制環境影響與合規風險。公司以綠色理念引領全面管理、群策群力健全長效機制,確保實現“程序合法、監測達標、環境友好、公眾滿意”的環境管理目標。
近年來,公司貫徹“四全兩控”環境保護管理要求,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邁出新步伐——
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推進各項環境保護制度落地,規范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加強環境保護應急能力建設,提升環境保護工作創新水平,做到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
持續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2023年修訂發布7項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公司環境保護管理制度體系;
不斷完善環保咨詢專業支撐,2023年3月成立國網環保咨詢中心,努力打造行業環保咨詢權威機構,全面服務電網綠色高質量發展;
穩步提升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出版電網建設項目業主、監理、施工項目部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標準化管理手冊,發布“三個項目部”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責任清單,進一步壓緊壓實現場管理責任;
數字化管控更加有力,建成“e基建”2.0平臺環境保護管理模塊,并于今年3月起分批在公司系統內推廣應用,實現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全流程管控、全時空監督、全要素治理、全周期處置和全息地圖可視化展示。
電網是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也是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公司環境保護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各單位堅決扛起環保管理主體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部署執行到位,取得了積極工作成效。2023年,公司獲第十一屆中華環境獎(企業環保類),4項工程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特高壓電網項目群建設管理”項目獲全國企業管理創新一等獎。
以電網發展為主線 建設環境友好綠色電網
綠色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公司將環保管理理念、制度落地落實,以電網發展為主線,深入推進電網建設綠色化,運用系統觀念、堅持久久為功,確保電網工程建到哪里,綠色發展的理念和行動就扎根到哪里。
在電網工程規劃設計階段,公司優化選址選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合理避讓環境敏感區,全力滿足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配套電力工程項目群由3項不同電壓等級的輸變電工程組成。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應用三維激光雷達技術在選線設計階段避讓多處生態敏感區,保護了工程沿途生態;將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從兩條單回線路優化為一條同塔雙回線路,大幅減少塔基數量、占地面積和線路擾動面積。
在電網工程建設階段,公司推進基建“六精四化”,深入開展綠色建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減少施工活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避免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2023年,公司新開工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建設項目2126項,環評率連續保持100%。
河北雄安新區220千伏昝西變電站創新采用海綿節水技術結合景觀化建造,將雨水回收、凈化、儲存后用作變電站的綠化和生活用水,滿足全站用水的自供給,每年可節約用水約240立方米。該站還在景觀墻內部空間布置變電站風機、風管,讓氣流從片散室底部進入、頂部送出,充分利用冷熱空氣自然對流產生的煙囪效應實現節能降耗。2023年,220千伏昝西輸變電工程獲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國內首個全模塊化建設的超高壓變電站——浙江金華500千伏潘村新建變電站于3月份開工,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形成裝配式防火墻、裝配式圍墻等預制構件,實現施工現場“三零一少”作業,減少廢料、廢水產生,減輕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在電網運營維護階段,公司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廣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探索電網與不同動物、植物的和諧共生之道。
公司“候鳥生命線”項目在天津七里海、山東黃河三角洲濕地、江蘇高郵湖濕地、甘肅張掖國家濕地公園等30余處候鳥棲息地落地,開展生態環境調研、巡護救助等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22~2023年公司經營區域內輸電線路鐵塔上累計孕育東方白鸛幼鳥580余只。公司“生命鳥巢”項目已推廣至四川若爾蓋草原、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等6個省份的高原草原地區。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累計在鐵塔上安裝人工鳥窩5207個、招鷹架16個,成功引鳥筑巢2400余窩,近4000只幼鳥孵化,打造“鳥—線”和諧相處的生動案例。
堅持科技創新 不斷提高環境治理質效
科技創新在綠色電網建設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公司系統內科研單位持續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圍繞變電站噪聲治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處置、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等領域開展持續深入的技術研究,為綠色電網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電力設施振動與聲學技術實驗室長期聚焦電力設備聲紋識別與噪聲防治技術領域開展研究,提出了輸變電工程噪聲抗環境干擾監測技術,研發了抗干擾性強、耐候性好的站界噪聲在線監測系統,為重點地區變電站噪聲治理提供了數據支撐。2023年,公司進一步規范變電(換流)站噪聲監測方法,完成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換流)站噪聲監測6710座。
為減少絕緣介質六氟化硫對環境的影響,公司積極開展六氟化硫氣體狀態檢測、循環再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六氟化硫—氮氣混合氣體絕緣電氣設備,建立省級六氟化硫回收處理中心,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氟化硫循環再利用全套裝備,構建六氟化硫全壽命周期管理制度、技術標準體系,形成“分散回收、靈活處置、統一檢測、循環利用”的六氟化硫管理工作模式。
如何處置電網運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品,是公司在強化全面環境管理過程中研究的一大課題。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聯合鄭州大學組建了公司首個省級新能源固廢綠色回收工程研究中心,針對鋰電池、晶體硅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新能源固體報廢物資,開展環境承載力評價、無害化處置與循環利用等4個方面的研究,構建新能源固體報廢物資綠色回收利用體系。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以建設“無廢電網”為目標,創新打造電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和固體報廢物資回收專用的生產管控系統,實現固體報廢物資的統一轉運、統一拆解、統一暫存、統一處置,促進了固體報廢物資無廢化處理和資源再利用。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力大數據成為公司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又一創新手段。公司與生態環境部共同推動“電力看環保”創新應用,在線監測95萬余家污染源企業,完成全國兩會、杭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建成全國碳排放監測分析服務平臺,總體技術獲評“國際領先”;構建“電—能分析模型”,實現全國及分地區、分行業、重點企業的能耗測算,為政府研判節能形勢提供支持;與水利部聯合推進“電力+水資源”大數據應用,監測北方10個省(直轄市)共137余萬眼農灌機井的數據,助力地下水資源保護及精細化管理。
從提出環境保護管理要求到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從建設綠色電網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從可持續利用廢棄物到以科技創新推動環保工作發展……公司在各專業、各條線全面落實綠色發展要求,全方位推進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公司正走出一條電網發展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諧之路、創新之路,以實際行動全面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