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遇見藍天精靈 守護美好濕地
六月初夏,淅淅瀝瀝的雨水成了天空的主角。透過綿綿的雨線,大自然的精靈——鳥類,在河汊縱橫、草木蔥蘢的浙江臺州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內自由翱翔。
鳥兒在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內棲息。 陳嚴雪 攝
6月1日一早,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候鳥監測員陳嚴雪與浙江玉環市供電公司員工陳騰超相約去風光儲一體供能設施進行常態化檢查。被雨困在濕地科普館遠程監控室內的兩人并不慌忙,他們打開鳥類監控平臺,由風光儲一體供能設施穩定供電的遠程視頻監控設備將一個個實時視頻傳回到監控平臺的大屏上,其中一個畫面是5公里外水墨東方小島墨杉林里的監控鏡頭傳回的。畫面上,一對黃嘴白鷺正在修巢育雛,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這是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內連續3年監測到黃嘴白鷺修巢育雛。“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監測到有12巢。”對照著監控畫面,陳嚴雪一邊記錄,一邊向陳騰超介紹。之前,由于相關監測缺失,鳥類專家都無法確認黃嘴白鷺如何繁殖,直到2022年,黃嘴白鷺在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首次被發現在陸地上繁殖。
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是浙江省林業局公布的浙江省首批觀鳥勝地之一,綠化覆蓋率高,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我國南遷候鳥頗為青睞的中轉站及補給站之一,每年候鳥遷徙季都會有上萬只候鳥來此棲息繁衍。除了黃嘴白鷺,黑臉琵鷺、黑鸛、卷羽鵜鶘等珍稀鳥類都是出現在視頻監控畫面中的“常客”。
然而濕地保護區域460平方公里的廣闊海灣、兼有淡水湖泊和灘涂淺海的復雜地形,以及監控設備的星羅棋布,都讓監控設備供電難以全覆蓋,這都制約著保護性監測的有效開展。經過前期充分的調研和對接,“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在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正式落地。
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全貌。 段俊利 攝
2022年以來,國網浙江電力聯動當地政府、濕地管理處,主動融入當地生態保護聯盟,建成集分布式電源、負荷、儲能系統及能量轉換裝置的風光儲一體化供能設施,為鳥類監測實現不間斷、可持續電力供應。
在“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實施過程中,隨著工作交集越來越多、交流越來越頻繁,陳嚴雪、陳騰超牽頭成立了“綠電方舟”青年志愿者團隊。近2年的時間里,“綠電方舟”青年志愿者團隊在浙江省愛鳥周、全國生態日、世界候鳥日等重要節點開展10余次主題活動,向超1000名供電系統員工和近3000名社會公眾分享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浙電實踐。
依托“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國網浙江電力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動濕地零碳轉型,提前布點充電樁,滿足電動觀光車和監測通勤車輛、船只充電需求。同時,加快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創新應用數字實景地圖完成配電網最優規劃,模塊化施工規避動土影響,對濕地周邊配電設施進行仿生化改造,最大限度還原濕地環境。
圖為供電員工對濕地配電設施進行仿生態改造。 陳維益 攝
濕地內的風光儲一體供能設施。 陳維益 攝
“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在浙江臺州落地,不僅見證了新能源電力供應系統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影響,加快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也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的道路上,探索出具有數智化技術的“綠電方舟”保護模式,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23年年底,濕地公園及其附近區域累計記錄到鳥類27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8種,相比2011年的記錄幾乎翻倍。未來,更多精彩的生態環境保護生動故事將在“綠電方舟”公益項目的助力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雨水漸小,陳嚴雪駕駛著電動快艇出發,水面升騰起一層薄薄的霧氣,盎然綠意中,遠處小島上的風光儲一體供能設施漸漸清晰。風、光發電,轉換儲能,設備運行良好,驅動著監控設備上下、左右、遠近監測,天空中飛翔的精靈,被靈敏的鏡頭一一記錄,更多的鳥類,在“綠”中被發現。
圖為濕地珍稀鳥類卷羽鵜鶘。 陳嚴雪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