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浩蕩,萬物生長,全國兩會時間開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能源電力發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圍繞任務目標,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共話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服務高質量發展
今年一季度,企業加快復工復產,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假日經濟紅紅火火……各地搶抓開年機遇期,發揮消費與投資對經濟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力爭“開門紅”。
±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壓工程(渝2標)完成首段放線段跨越施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代表委員們就能源保供、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
能源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用工人員多等特點,可以有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加快推動能源重大項目建設,不僅有利于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有利于拉動投資、擴大內需、增強發展后勁,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處于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河南,電力需求增長潛力較大,需要多措并舉提升能源電力保障能力。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新鄉供電公司新鄉變電運維站副站長高珂建議,加快外電入豫新通道建設并提升現有通道輸送能力,引入更多省外來電。
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電網在能源保供、推動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建成35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超過4.6萬千米,累計送電超過2.9萬億千瓦時,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持續壯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隨著區域協調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區域能源保供也需要新思路、新模式。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臺聯會長潘裕萍呼吁國家探索新型跨區域能源安全調配制度體系,制定能源安全共同體政策體系,支持成渝地區共同打造以水電為主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利用體系。
關于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氣、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從立法保障的角度,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提出了關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的議案。“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周云杰建議國家以能源安全為立法主線和基本價值目標,加快制定、通過能源法,夯實能源安全價值目標和法律制度,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為保障能源安全供給,近段時間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出臺。3月1日,《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出到2025年配電網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萬臺左右充電樁接入能力。2月27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抽水蓄能電站投運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等目標。
國網新源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
能源電力企業也在落實一系列保供舉措:運輸大動脈上,滿載煤炭的列車、船只有序行駛,保障電煤運輸;遼闊海面上,“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根據下游用戶用氣消費需求變化,靈活生產調度,保障油氣供應;川滇交界處,白鶴灘水電站全力運轉,綠色電能僅用7毫秒便送達2000多千米外的華東……能源企業打好保供“組合拳”,全力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能需要。
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動能源電力行業轉型升級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中,“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排在首位,緊隨其后的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在首場部長通道上,“新質生產力”也成為高頻詞。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分享了過去一年我國在創新驅動發展上的新進展。他提到,我國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科技創新不僅提高了我們國家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了基礎、注入了動力。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解答了關于推動央企強化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問題。他用三個字講了今后中央企業怎樣發展:第一個是“源”,技術源頭;第二個是“升”,產業升級;第三個是“態”,產業生態。他表示,要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創新和質優是重中之重。
能源電力領域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代表委員們就此提出建議。
新質生產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主要標志是全要素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向“新”而行,更加強調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主導作用。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國家電網公司于今年年初提出統籌推進數智化堅強電網建設。
國網北京電力員工討論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統(CIEMS)開發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政濤提出加快建設數智化堅強電網、統籌發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有序建設分布式新能源等建議。他表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將有效提升電力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和電網資源配置能力。他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圍繞產業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是重要途徑。走上首場“代表通道”的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分享了企業的創新故事。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天合公司讓光伏組件的質量保證期最高可以達到30年以上。高紀凡說:“我們的晶體硅電池技術全球領先,正在加速取得鈣鈦礦疊層電池的技術制高點,把核心技術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
經過持續攻關和積累,我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已全球領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服務新能源發展,國家電網公司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臺,為新能源提供一站式接網服務,累計接入風光場站超過530萬座、入駐企業1.6萬余家。同時,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成為能源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
國網數科控股公司員工通過新能源云平臺監測分析清潔能源消納情況。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統計數據,作為國民經濟“頂梁柱”,2023年,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為2.18萬億元、0.73萬億元,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增加3.23個百分點,為推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速加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表示,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持力度,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重大部署,有力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邁上快車道。他建議,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大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堅持自立自強,創新步履不停,能源電力行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動綠色轉型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
回顧2023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含綠量”高。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政策”“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啟動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建設”等,被列入2023年生態環保“成績單”。
關于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新征程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能源行業如何作為?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甘肅張掖民樂縣絲路網能綠色能源共享儲能電站
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在能源結構從高碳向低碳轉變的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政策推動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漢琦建議,統籌全國新增外送通道規劃建設相關工作,加強特高壓直流通道建設。同時把分布式光伏和風電作為基礎,以儲能、虛擬電廠等綜合能源系統為支撐,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終端直接應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電網企業積極行動。目前,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累計達8.6億千瓦,利用率保持97%以上。今年,國家電網公司推動金上—湖北直流、寧夏—湖南直流、哈密—重慶直流、張北—勝利交流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并將加強柔性直流輸電、新能源主動支撐、長周期和構網型儲能等技術創新,積極服務新能源發展。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能源消費的綠色轉型是重要內容。今年,許多代表委員關注重點行業碳減排工作。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山東是工業大省,也是化工大省,建議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同時,進一步支持傳統制造企業通過創新研發、技術改造、工藝優化、智能化升級等舉措,提高能效水平,持續降低碳排放。”
國網山東電力員工檢查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電站設備。
碳交易市場作為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市場化手段之一,更加受到重視。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楊智今年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性碳市場體系建設的提案。他建議加快制定全國碳市場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全國碳市場功能平臺體系,加大碳金融培育支持力度,加快碳排放數據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規則制定。
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越來越多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場景貫穿能源行業研發、生產、運輸、應用等各環節。全國兩會傳遞出深入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信號,凝聚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力量,一個個著眼長遠發展的能源項目留下堅實足印,將支撐起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