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陳璐
這段時間,總有民營企業家向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達自己心里的不踏實,他們相信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但是,“如果國有企業還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我們怎么跟他合作?合作會不會把自己弄丟了、賣了?”
在近日全國工商聯舉行的“中國民營經濟大家談”上,厲以寧專門談了和國企合作要有“信心”。他說,國有企業改革正在深化,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長期存在的國有企業。
目前,國有企業改革大體上分為兩類,一是國有資本體制的改革,重在投資的資金進進出出,通過資源配置把國有資本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二是要讓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企業,“所有制”可能各種成分都有,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破除某些行業的壟斷是不能變的。
在這種趨勢下,他認為民營企業一定要跟上世界兩大趨勢,即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及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
首先應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過去經濟學中一直談生產配置效率,但現在更重視資源配置效率。假設投入是既定的,A方配置資源產生A效應,用B方來配置資源可能會產生B+1效益,這就是投入總量不變,配置資源之后產生的新效率。這使得經濟學也產生變化,開始重視產權重組、產群交易平臺、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因為資本市場是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平臺。
他著重提到了過去企業對非生產人員的誤解。長期以來,企業把從事融資、籌資、人事組織、宣傳、行政管理工作,這些不在生產第一線的人員都看成非生產人員。但是,資源配置效率出來以后就變了,這些人都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例如,“沒有融資、籌資人員,你能利用好資本市場嗎?能有產權交易的場所嗎?不會有的。”厲以寧認為民營企業有了這樣的理念以后會有轉變。
同樣,分配方式也在變化。從前的分配方式是認為創造出的財富主要歸功于物資投入者,是物資資本的投入者和人力資本的投入者合作創造了財富,而人力資本的投入者只能從工資成本中取得工資報酬不合理。厲以寧認為,共享利潤,產權激勵、員工持股,所有這些是人力資本應該成為利潤一部分的分享者,這就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厲以寧說:“蘋果不是喬布斯他個人才能的結果,而是蘋果有好的制度,其中包含著產權激勵制度,在產權激勵制度下有針對上萬研究人員的機制,把這么龐大的隊伍調動起來。這是每一位企業家都要重視的。”
此外,厲以寧認為民營企業家一定要有產權清晰、產權維護的意識。民營企業家在當初中國的夾縫生存環境中,因產權不清晰產生了很多問題,現在要保護產權的前提是產權清晰。民營企業家要盡早把產權清晰,將來才會無后顧之憂,不然將來遲早有一天會帶來問題。
。ū疚恼抡3月24日《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