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啃下了許多難啃的硬骨頭,解決了許多過去沒能解決的難題,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和精神成果,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顯著標志,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推出特別節目《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走進全國31個省區市,縱覽活力滿滿、欣欣向榮的中國,展示國家電網以高質量發展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能源轉型、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電力天路”助力幸福西藏
十多年來,西藏深入實施民生工程,逐步告別了飲水難、用電難、行路難、通信難、住房難、致富難等難題,努力以深化改革促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雪域高原向“新”而行,踔厲奮發,氣象萬千。
青藏、川藏、藏中和阿里電力聯網,一條條“電力天路”助推西藏綜合能源供應體系初步形成。
地下綜合管廊 讓城市建設“內外兼修"
8.24萬平方公里、38個區縣、3200萬人口的重慶,集大都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從時尚繁華到邊遠偏僻,如何讓反差巨大的超大城市加快走上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呢?接下來,我們跟隨總臺記者腳步到重慶的地下深處去看一看。
總臺記者:“這里是剛剛投用的一段電力管廊,它處于地下的一個封閉空間。我們的技術人員在進出進行巡檢和維護時相當不方便,就在剛剛我進來時就深有體會。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有了它就可以進行一個無人的巡視。我身旁的這個巡檢機器人,它可以左右搖頭、上下伸縮,可以在整個管廊內實現360度無死角的一個巡視。”
國網重慶建設公司項目管理中心 李智:“它比人工的巡檢效率提高三倍,并能代替他們90%的工程。”
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是保障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和主動脈。電纜、電線由天入地,讓城市面子更美;管廊建設技術加持,讓城市里子更加完善。
高原清潔能源 點亮萬家燈火
除了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更是青海的優勢。同樣是在不遠處,就是連接著青海省海南州和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世界上第一條純清潔能源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青藏高原同中原大地跨越千里的電力握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來自青藏高原的陽光在這里變為了電力,點亮了千里之外中原大地上的萬家燈火。
隴原“風”“光” 點亮萬家燈火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的向“新”發力還不止于此,新能源、新材料、數據信息等新興產業也茁壯成長。說到新能源大家可能不知道,在甘肅,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經占到了全省裝機總規模的近60%,成為甘肅省的主要電源。壯觀的風能、光能都分布在哪?下面我們就跟隨總臺記者一起走進河西走廊,看看隴原新“風”“光”是如何點亮萬家燈火的。
總臺記者:“規模大了,發電量多了,怎么把電送出去?建設外送通道就成為了關鍵。這里是位于甘肅瓜州的±800千伏祁連換流站,國內首座以輸送新能源電力為主的特高壓工程,也是甘肅省首座特高壓換流站。西電東送、隴電外送,作為首次實現特高壓入湘的工程,這里每小時輸電功率可達800萬千瓦,每天送電量為1億多千瓦時,可滿足湖南常德、株洲、湘潭三座城市每天的總用電量。截至今年7月5日,這條特高壓通道累計外送電量已超過1700億千瓦時,其中輸送新能源電力占比超40%。除此之外,甘肅還正在建設隴電入魯、隴電入浙、隴電入川等電力外送通道。這4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全部完成后,甘肅每年向外輸送電量可達1600億千瓦時。這相當于目前甘肅省全年的用電量。”
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助力塞上新江南美麗新寧夏
寧夏素有“塞上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等美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寧夏,親自為寧夏確定了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發展定位。寧夏找準方向,堅持守正創新、實干篤行,加快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塞上江南、美麗寧夏。
黃金水道揚“綠”帆 清潔岸電全覆蓋
在三峽工程和葛洲壩水利樞紐的所在地,每年約有6萬艘次的船舶在這里通行待閘。
過去大量船舶待閘期間使用燃油發電,威脅了長江的生態。如今,三峽壩區長江沿線的港口已經實現了岸電的全覆蓋,所有進港郵輪全部都用上了清潔岸電。
截止到上個月的30日,宜昌的岸電項目也累計為船舶提供電量4000多萬度,可以替代燃油消耗近萬噸。
在長江這條經濟運行大動脈上,綠色動能正在蓬勃發展。
清潔能源品類全 追逐“綠色”向未來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風電、光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遼寧“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品類豐富齊全,正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而行。
遼寧風電項目平均發電小時數連續十年攀升,到2023年已達2516小時。2023年遼寧光伏裝機957.66萬千瓦。全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531萬千瓦,超近3年總和。遼寧火電節能改造、靈活性改造和供熱改造“三改聯動”領先全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遼寧在運在建核電總裝機規模走在全國前列,2023年核電發電量過500億千瓦時,占遼寧9%電源裝機容量,貢獻遼寧22%發電量。遼寧新型儲能產業技術全國領先,科研院所加高校,技術研發獨樹一幟,加快布局一批350萬千瓦新型儲能項目。
遼寧今年總投資超200億元建設重大電網工程,涉及清潔能源消納、重大項目需求、民生保障改善等多方面。
“疆電外送”特高壓三通道建設加速
眼下,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各類發展動能和要素正在源源不斷地涌入新疆,而“疆電外送”這一世界級的輸電工程,此時此刻正在向全國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電流。
據國家電網統計,從2012年以來,新疆累計外送的電量能夠供全國14億人使用242天。新疆的歷史發展時期,新疆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搭上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快車,加快織密“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輸電網絡。
總臺記者現在就在新疆哈密“疆電外送”第三通道的建設現場,請他來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疆電外送”1.0版本是如何更新迭代為2.0版本的。
總臺記者:“我現在所在的這個位置就是在新疆最東部的哈密市伊吾縣的下馬崖戈壁。這一片茫茫的戈壁灘三面都被東天山所環抱。進入到每年7月中旬的這個時間段,這里每天的日照時間都會超過15個小時。在距離我所在的這個直播點不遠處就是‘疆電外送’特高壓三通道哈重線的建設施工現場。哈重線一端連接著新疆的哈密市,一端連接著地處我國西南的重慶市。大家通過鏡頭看到的一基基鐵塔矗立在茫茫的戈壁灘上,每基鐵塔的重量在60噸左右,它的高度則超過了20層樓的高度,這樣的鐵塔共同構成了哈重線這條重要輸電線路的筋骨。
在我身后,就有一基鐵塔正在緊張的建設過程中。那么這樣的龐然大物它的建設其實是從底部一級一級搭建上去的。現在大家可以看到,工人師傅正在塔的頂部接收由吊車調運的鋼材到塔的頂部,然后再進行一個精準的對接工作,一步一步地將塔搭建完成。那么這樣的一個工作就相當于是在巨型的電線桿上展示繡花的功夫。除了我身后的這一組施工的隊伍,在哈重線還有很多組施工隊伍在一起加緊搭建鐵塔,讓工程能夠如期完成。
哈重線從新疆出發,還要經過甘肅、陜西、四川,最終到達重慶市。它建成的時間是2025年底,建成以后,每年可以向重慶市輸送電能360億千瓦時,這個電量能夠滿足重慶市1/4的用電量,可以說哈重線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能源輸送的大動脈。
在這場直播之前,跟現場的電力建設者們聊天的過程中,他們非常自豪地告訴我,哈重線2290公里的輸電線路建成以后,新疆的電能輸送到重慶僅僅需要7毫秒。大家可能對7毫秒究竟有多快沒有概念,我跟大家舉個例子,我們眨眼需要的時間是0.4秒左右,也就是說咱們一眨眼的工夫,電能就能夠在新疆和重慶之間來往約30趟,可見它的傳輸效率是非常非常高的。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動畫短片來回顧一下‘疆電外送’這項能源工程的建設歷史。
2013年,新疆建成了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連接了新疆和臨近的青海省;到了2019年,新疆建成了目前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新疆昌吉到安徽古泉的輸電線路,這兩項世界第一直到現在還是繼續在保持著;到了2023年的8月,也就是去年8月,我身后的這條哈重線正式開工建設。從開工建設到明年年底建成,用時不到兩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創下了‘疆電外送’特高壓線路建設新的速度。有了這樣的發展,才能夠實現‘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根據統計‘疆電外送’累計輸送電量已經超過了8000億千瓦時,可以供全國人民使用249天。
眼下,新疆正在大力開發‘風’‘光’資源。這里給大家介紹的‘風’‘光’資源,并不是大家平常意義上所理解的天山南北的大美風光和美麗景色,它指的是風能和光能資源。
據統計,新疆的技術可開發的風能總量位居全國第二位,而技術可開發的光能總量位居全國第一位,占比足足達到了40%。而且這些‘風’‘光’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新疆的戈壁荒漠,還有沙漠當中。這些曾經人煙較為稀少的地方,因為現在有了‘風’‘光’資源的大開發,也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風’‘光’資源的開發同時也為新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產值和效益。”
電力巡檢應用無人機設備
未來開辟產業新賽道。在安徽,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模式變成了現實,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了生產線,又從生產線走進了大街小巷、城市鄉村,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年二月份,安徽省還啟動了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接下來,我們跟隨記者腳步,通過不同的身份體驗,到安徽去感受未來生活。
在安徽省,類似這樣的無人機設備,在電力巡檢、森林防火、河道巡查、農業測繪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智慧低空讓城市治理變得更加立體。
|